主要產品系列 |
參照嵌入式軟件的開發流程。第一步:工程建立和配置。第二步:編輯源文件。第三步:工程編譯和鏈接。第四步:軟件的調試。第五步:執行文件的固化。
在整個流程中,用戶首先需要建立工程并對工程做初步的配置,包括配置處理器和配置調試設備。編輯工程文件,包括自己編寫的匯編和C語言源程序,還有工程編譯時需要編寫的鏈接腳本文件,調試過程中需要編寫存儲區映像文件和命令腳本文件,以及上電復位時的程序運行入口的啟動程序文件。
對后四種文件的理解很重要,其作用解釋如下:
中斷調試方面可以采用類似矢量中斷動態處理方式,讓中斷對應的確定地址代碼調轉到RAM的固定地址處,定義一個函數指針指向該固定地址,就可以隨時通過替換RAM固定地址處的代碼,實現動態改變中斷處理函數。
具體方法是:
(1)將中斷源函數指針定義在RAM中相對的固定地址,建立中斷矢量表;
(2)在程序中,調用具體某中斷源的中斷處理函數;
如: SetInterrupt(IIC_INT,IICWriteIsr); /* 聲明IIC中斷處理函數,其中IIC_INT為 IIC中斷源序號,IICWriteIsr為 IIC的寫中斷處理函數 */
(3)在0x18處的IRQ或0x1C處的FIQ中斷入口函數中,獲取中斷源、清除中斷掛起標志、通過已定義的中斷源函數指針進入用戶具體某中斷處理程序。
采用動態的中斷處理方法,在中斷源較多的情況下,中斷響應時間和程序性能得到優化。另外,在調試方面,此處理方法具有便于跟蹤調試的優點,并且根據需要,可以方便變換中斷處理函數。
軟件調試可以在SDRAM中或FLASH中進行。在SDRAM中,讀寫方便,訪問速度快。一般軟件調試應在RAM中完成,但當RAM空間小于FLASH程序空間,程序只能在FLASH運行和調試時,或者用戶希望了解程序在FLASH中實際運行情況時,就可以在FLASH中進行程序調試。
進行中斷調試時,應注意中斷入口位于SDRAM中或FLASH中0x18或0x1c地址,鏈接腳本文件必須使整個系統的代碼正確定位于0x0起始處,但SDRAM或FLASH對應的鏈接腳本文件及工程配置注意區別。
(1)程序在SDRAM中運行
在SDRAM中調試,使用SDRAM對應的鏈接腳本文件。調試過程需要以下幾步:編譯、鏈接工程;連接仿真器和電路板;下載程序(在IDE開發環境中使用擴展名*.elf);調試。
下載程序前必須啟動命令腳本文件完成前述的一些特定的操作,命令腳本文件的啟動在連接仿真器時自動進行,其中存儲區映射應與程序在SDRAM中運行時相同,保證整個系統的代碼正確定位于0x0起始處。下載程序的起始地址也為0x0,下載成功后便可進行調試工作。
(2)程序在FLASH中運行
在FLASH中調試,使用FLASH對應的鏈接腳本文件。調試過程需要以下幾步:編譯、鏈接工程;連接仿真器和電路板;程序格式轉換(*.elf轉換為*.bin);固化*.bin程序;調試。
連接仿真器后不需要下載程序,存儲區映射由本身工程中啟動文件運行完成,不需要命令腳本文件。在本環境調試過程中,可以設置兩個硬件斷點。
(3)程序從FLASH中調到SDRAM中運行
在某些應用場合,強調程序運行速度的情況下,希望程序在SDRAM中運行,這樣就需要將FLASH中存儲的程序,在系統上電后搬運到SDRAM某空間位置,然后自動運行。這種所謂的Bootloader技術,在DSP系統中常被采用。
調試過程分兩步:
(a)首先將用戶程序在SDRAM中調試通過,然后將*.bin文件固化到FLASH某一非0扇區地址空間;
(b) 將自己編寫的Bootloader搬運程序調試通過并將Bootloader.bin文件固化到FLASH的 0扇區地址空間,搬運程序在系統上電后,將(a)中FLASH某一非0扇區地址空間存儲的程序,搬運到在SDRAM調試中同樣的空間位置,實現程序在SDRAM中運行的目的。
另外注意,因為用戶實際的程序中斷入口必須位于FLASH的0x18或0x1c地址,所以Bootloader搬運程序還應具有中斷入口的跳轉功能,即把PC指針由此轉向處于SDRAM空間的中斷程序入口表,就是整個用戶程序被搬運到SDRAM的那一位置。
如:LDR PC, =HandleIRQ // HandleIRQ位于SDRAM空間中斷程序入口表
聲明:本站部分內容根據互聯網資料整理而成,若侵犯您的權益,請聯系我們,我們會盡快處理。